和准备充分完全相反,要为自己漫长的颓废和放纵付出代价了。

目标:4433。

Day -2

今天适应了一下纸笔书写的节奏,看来对自己目前的水平而言时间是非常紧张的。不过感觉写作的状况比口语稍微好一点,经过思考还能能拼凑出破碎的文字。只要在一些关键的词句没有卡住,应该能拿到 3 分。

细想一下一天真正做的事情并不多,但是却感到异常疲惫。在极度的焦虑和自责之间反复横跳。

明天以练习口语和整理 Redemittel 为主吧。

BGM:《三百六十五路》

Day -1

宏伟的计划、漫长的奔波和一事无成。

口语 Aufgabe 3 算是熟练了——到不如说这是除了 5 级题和第一题以外自我感觉最良好的一个。该说是套路性够强吗?

明天练习 Aufgabe 5、背完 Redemittel 完成一篇写作。日经的听力阅读就暂且搁置吧。

啊啊。

(Cloudflare Pages 真的好强,push 之后一分钟不到就能在网页上看到更新)

Day 0

搜索了一下考场的情况:考场攻略|在重庆川外考德福是什么样的体验?。看起来条件不错:耳机听力、电子时钟、口语不分批次。

一如既往,在死到临头的时候变得浮躁起来了。静不下心来。甚至开始幻想,一次过 4444 之类的的场景——一如高考
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
不管如何,敬请见证!

Day 1

过程基本是顺利的,进校门之后每一个路口都有路牌指示,几分钟就到了。

一个插曲是临近考场拉肚子,于是急匆匆地找纸找厕所——考前的作息调整不仅是饮食、作息,还有排泄啊(笑)——想起来 NOIP 2018(也许是 2017?)也是如此。一如既往地插曲不断。

不得不说德国式的 Bürokratie 还是太多了,各种考前纪律折腾了半天。差不多八点开始进场,第一科阅读结束已经 09:45 了。不过紧张的煎熬说不定也是适应考场环境的过程?阅读、听力、写作之间各有十分钟休息时间,这点值得好评。

Lesen

按理说 typisch chiniesich Student 最擅长的部分,发挥得却不好,感觉分数会很随机。归根结底是词汇的问题,一个句子里重要的实词都不认识,阅读理解做成了碎片推理,当然没意思。

所以之后的任务很明确,背单词、背单词、背单词!

要说的话就是 Aufgabe 1 要稍微有一些方法论,比如分组之类。单纯靠勾画的笔记实际上还是依凭记忆力做题,时间和正确性都无法保证,只能在高考这样的碾压局里用用了。

Hören

意外地感觉「可做」。

一如知乎所言,正式考试的答案分布是很散的,也就是说每道题都有一些时间做笔记,不至于出现《徐立华》里两句话三个答案的情况。

  • Aufgabe 1: 答案很容易藏在单个可忽略的单词或者短语里,相比 Aufgabe 3 的完整句意反而更难捕捉到,需要练习。
  • Aufgabe 2: 词汇量
  • Aufgabe 3: 意外地顺手。《徐立华》里第三题实在太难(也或者是没耐心听),平时都当精听练习做。这次反而能大致听懂,每个问题基本都能答出什么。大概确实是考得简单。

这一题和练习时候的差异比较大。平时都会尽量直接写好答案。考场上原来是有 10 分钟的誊写时间,也就是说放听力的时候只要做笔记就好。

因为紧张,书写十分抽象。

Schreiben

「Jugendarbeitslosigkeit」总感觉在网上/某本资料里看到过,经典但又狗血。印象中有「让大学都没上到的人解决失业问题也太扯了肯定不会考」这样的想法。也就是说原题都没把握住。

还是词汇量的问题吧。勉强想到了一些东西,但是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词汇,只能半借(aus Englisch)半造地凑出一些词不达意的东西,想来相当减分。

Sprechen

也是十分意外的一门。

Themen 和图表的复杂程度都远不如《徐立华》抽象,该说是相当直接,正常人看到之后都稍微能想出些什么。

关于时限倒是有趣的发现:

  • Vorbereitungszeit 远比标注的时间丰富,真正有效的时间有:上一题答完剩下的时间、语音读提面的时间、Vorbereitungszeit、“GesprächpartnerInnen” 说话的时间。

  • 平时练习时,往往是严重超时,因为总是卡住,然后开始费劲地造句——词汇、短语、Nebensatz、Hauptsatz,一层一层地叠起来,费太多时间了。(回忆一下,雅思口语的时候,是能够稍微有「嘴巴说这一句,脑子想下一句」的感觉的。大概这就是熟练度,凭本能构建句法,才能把注意力专注到内容的有效输出)但考试的时候反而说的太少,感觉每道题都是几句话说完。考前明明一直是计时在练习,但是上了考场,状态却截然不同。究其原因,大概是练习时自己知道「还有下次」,自己会练习到每个句子都完整可读,因此会试着去造意思更丰富,也就更复杂的句子;考场上,一方面有足够的压力推动,另一方面准备时间更充分、有做笔记,可以大致预演自己能说出来什么,所以会下意识地把表达不了的东西丢弃掉,追求立刻表达出有效的内容。如何在平时练习这种感觉,是个难题。

  • 口语对时间的限制似乎其实并不特别严格。甚至「截止」都是软性的。印象中根本没听到截止信号。考卷背面的 Einleitung 里也有类似于「Es ist auch nicht notwendig, aufhören zu sprechen, wenn Sie den Signalton hören」的文字(原文并非如此)。不过反正自己也说不满,算是白担心了,笑。

Zusammenfassung

Zusammenfassend kann man sagen, 无论最终成绩如何,都算是一场「祛魅」之旅(实际上也是学习德语以来第一次参加一场「严肃的」检验)。

不过这相当程度上都是大石落下、压力释放后的自宽之语。前路依旧漫漫。

下集预告:2024-05 德福泰国考场!